【丽图艺苑】第17期:非遗纪录片展映——南音、民间故事、生产调、佛教音乐及木版年画



【丽图艺苑】第17期:非遗纪录片展映——南音、民间故事、生产调、佛教音乐及木版年画

发布时间:2022年6月13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丽图艺苑】第17期:非遗纪录片展映——南音、民间故事、生产调、佛教音乐及木版年画

一、主题:南音

类型:传统音乐

传承人简介

苏统谋,1939年出生,男,汉族,福建晋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苏统谋自幼随父亲苏宗家学习南音。他尤其擅长洞箫演奏及唱腔艺术,多次率团出访演出。他发起了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南音大赛,聚集南音人才,促进技艺交流,至今已坚持了20多年,为南音艺术的传承和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影片二维码

二、主题:古渔雁民间故事

类型:民间文学

传承人简介

刘则亭,1944年出生,男,汉族,辽宁盘锦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渔雁民间故事代表性传承人。

“古渔雁”民间故事是对“古渔雁”群落生产生活、习俗传统、文化信仰等的全方位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刘则亭是“古渔雁”后代,从小就在祖父、外祖父、父亲、母亲及老一代打渔人那里听取了大量关于“古渔雁”的民间传说故事,并从1970年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收集、整理与记录,先后出版了《渔家的传说》等书籍。

他至今已能讲述1200多则“古渔雁”民间故事,语言生动质朴,并穿插一些渔歌、号子,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他还注重收集船锚、海碗等实物,使“古渔雁”民间故事有可依托的物质载体,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辽河口“古渔雁”文化遗产博物馆。

影片二维码

三、四季生产调

类型:民间文学

传承人简介

朱小和,1940年出生,男,哈尼族,云南元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季生产调代表性传承人。

四季生产调是著名的梯田农耕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哈尼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这些经验总结提炼为通俗易懂的歌谣,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在火塘边、酒桌上,或在田边地脚一代代传承,使哈尼农耕生产生活一直延续千百年,成为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朱小和生长在哈尼莫批(哈尼族祭司)世家,从记事起就跟随祖父出入演唱场所,并很快精熟了哈尼族主要的古典诗歌。他的演唱吐字清晰、唱腔圆润,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成为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公认的祭司。

影片二维码

四、主题: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

类型:传统音乐

传承人简介

松纯,1927年出生,男,汉族,江苏兴化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逝世。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使用的音乐。梵呗是佛教活动中以短偈形式赞颂佛与菩萨的一种唱诵式声乐。南北朝以来,梵呗的音乐风格形成南北两大派类型,常州天宁寺梵呗是禅宗南派梵呗的代表。

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是佛教文化和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完好地保留着1500余年前齐梁时代的雅乐传统和江南音乐风格。

松纯长老曾任天宁禅寺方丈、常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他心系梵呗,全力培育僧才,推动了梵呗的传承与推广。

影片二维码

五、主题:朱仙镇木版年画

类型:传统美术

传承人简介

郭泰运,1926年出生,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开封)所开创兴起的木版门神画,盛于明代中期至清乾嘉年间,主要分布于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基本内容包括雕刻工艺、水印工艺及画样题材等。

郭泰运13岁入开封城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云记老店”做学徒,四年后出师开店。1983年,他担任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古版研究室主任,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和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2004年,他受聘于开封市博物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中心,把近70年的经验和手艺倾囊传授给美术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影片二维码



Copyright © 2010-2025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