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6月23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丽图艺苑】第20期:非遗纪录片展映——中医药文化、芦笙舞、海菜腔、青田石雕及苏绣美术
扫二维码可观看非遗纪录片
第一部: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传统医药——金霭英
金霭英,1940年出生,女,满族,北京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拥有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刻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大量专有品牌。长达181年的供御药历史,使同仁堂具有多数中药企业无可比拟的独特性。金霭英对同仁堂的传统制药技艺、药学典籍和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她从近200年供奉清宫用药历史的研究中发掘和整理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提出明确的定义。她收集了自1669年至1950年的同仁堂《配本》和《药目》等历史资料,整理完成传统配方,总结整理中药材特殊的炮制技术,编写《中药炮制方法》续补本,提出同仁堂传统配本的现实价值和保护同仁堂无形资产的方法,为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部: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传统舞蹈——王景才
王景才,1968年出生,男,苗族,贵州纳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代表性传承人。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滚山珠是融芦笙吹奏、舞蹈及杂技技巧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其中“滚山珠”“双飞燕”“倒栽桩”“叠罗汉”是最富创新性的高难度动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王景才有在少林寺习武的经历,他数十年如一日,在继承传统舞步的基础上,结合了杂技与武术技巧,给滚山珠注入了新的活力。1981年至1984年间,他担当主演及辅导老师,2000年至今在家乡培养了多名表演滚山珠的能手。
第三部:彝族海菜腔 传统音乐——后宝云
后宝云,1942年出生,男,彝族,云南石屏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代表性传承人。彝族海菜腔是海内外知名的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种类,它又称大攀桨、倒扳桨,俗称石屏腔,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彝族尼苏人村落。石屏彝族海菜腔属海菜腔变体的民歌,与其他三种变体曲调沙悠腔、四腔、五山腔并称“四大腔”,彝族称之为“曲子”。后宝云14岁即正式拜师学习海菜腔,歌唱技艺精湛,培养了大批传承人。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5年荣获云南省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荣誉称号。
第四部:青田石雕 传统美术——倪东方
倪东方,1928年出生,男,汉族,浙江青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为材料的传统石雕艺术,因取材于浙江青田县所产优质叶腊石而得名。青田石雕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均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倪东方10岁开始学艺,刀耕80余年,他能巧妙的借用石料中的固有色泽,创作出神形酷肖的艺术作品。倪东方的作品以花卉雕刻著称,在继承传统技艺、开拓新题材、表现新时代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第五部:苏绣 传统美术——蒋雪英
蒋雪英,1933年出生,女,汉族,江苏吴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苏绣起源于苏州,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20世纪50年代,苏州刺绣研究所建立,聚集、培养了大批苏绣人才。蒋雪英从事刺绣艺术50多年,掌握了苏绣的各种针法技艺,并将苏绣技法灵活运用于产品制作之中。她研制的苏州刺绣和服腰带,巧妙地将苏绣的打籽绣和日本的匹田绣相结合,展现了苏绣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品有《荷香鸭肥》《梅花欢喜漫天雪》《云龙》等。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