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图艺苑】第23期:非遗影片展映——彝族戏剧、木活字印刷、温州鼓词及广东剪纸



【丽图艺苑】第23期:非遗影片展映——彝族戏剧、木活字印刷、温州鼓词及广东剪纸

发布时间:2022年7月8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丽图艺苑】第23期:非遗影片展映——彝族戏剧、木活字印刷、温州鼓词及广东剪纸

第一部:彝族撮泰吉 传统戏剧——文道华

文道华,1944年出生,男,彝族,贵州威宁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撮泰吉代表性传承人。撮泰吉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嘎寨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撮泰吉表演主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农耕、繁衍的历史。正月十五的扫寨即“扫火星”活动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文道华是毕摩,他主持表演的撮泰吉曾于2002年获毕节地区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一等奖,并多次参加“中国贵州彝族年会暨彝族文化节”(六盘水)、“国际杜鹃花节”(大方县)、贵州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等活动。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二部:木活字印刷技术 传统技艺——林初寅

林初寅,1934年出生,男,汉族,浙江瑞安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活字印刷技术代表性传承人。林初寅的祖母来自以木活字印刷技术闻名的瑞安东源村,并把这项技术带到了林家所在的曹村。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而这一技艺也孕育了一个特殊群体——东源谱师,他们走南闯北,编印宗谱。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的生产流程包括二十道工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是木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证。林初寅成长于耕读世家,早年继承祖父、父亲修谱的宗族业务,最终成为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一代翘楚。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三部:温州鼓词 曲艺——方克多

方克多,1942年出生,男,汉族,浙江平阳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温州鼓词代表性传承人。温州鼓词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因旧时表演艺人多为盲人,故又称为“瞽词”或“盲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方克多1955年跟随民间艺人苏方足学习温州鼓词,1960年应征入伍,1964年退役回乡组织平阳曲艺团,1980年调入平阳县文化馆分管曲艺工作直至退休。方克多曾获1982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一等奖等荣誉,创立温州鼓词“方派艺术”,是温州鼓词“四大名师”之一。

扫二维码可观影

第四部:剪纸(广东剪纸) 传统美术——陈永才

陈永才,1943年出生,男,汉族,广东南海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剪纸(广东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剪纸源自中原,随着佛山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陈永才青年时进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师从剪纸艺人梁朗生,全面掌握佛山剪纸制作的各个环节,他的剪纸作品线条纤细流畅、玲珑剔透、题材广泛、形式新颖,以多变的表现手法令剪纸作品富有生命力,代表作品有《三八潜水队》《百花齐放》《鹤日图》《果实累累》《万象春》等。



Copyright © 2010-2025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