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图艺苑预告】第46期及第47期预告!“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丽图艺苑预告】第46期及第47期预告!“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非遗影片展映!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2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2024年6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由国家图书馆联合丽江市图书馆及全国两百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六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正式开幕!

本次活动将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展映内容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展映时间将从6月15日持续到8月3日。读者可到馆观影,或通过线上展映推文和一楼大厅陈列展览室展板二维码扫码线上平台观看。

“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第六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影片展映

【丽图艺苑】第46期:传统舞蹈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丽图艺苑】第47期:传统戏剧乐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地点:丽江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时间:2024年6月22日(周六)10:00-11:05

2024年6月23日(周日)10:00-11:44

【丽图艺苑】第46期:传统舞蹈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放映内容:耳子歌

传承人姓名:杨春文

传承人简介:杨春文,1935出生,男,白族,云南云龙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去世。“耳子歌”是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白族民间的古老婚庆习俗。“耳子”白语意为“憨傻之人”,“歌”为舞动之意。耳子歌一般在结婚的男方家中进行,贯穿整个婚礼,包括闹宴、祈福、闹婚、祭祀、劝导等程序,涉及礼仪、宗教、戏剧、歌舞等内容。耳子歌常用来祈求家宅平安、驱邪禳灾、家庭和谐、人丁兴旺,是滇西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耳子歌表演者均为男性,一般有十多人,分别扮演各个家庭成员,其中“耳子”扮演者需用棕皮遮面,并包裹全身,具有傩的意味。杨春文从事耳子歌表演活动60多年,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耳子歌的各种表演程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对耳子歌的表演习俗、文化内涵有着深入的研究。

放映内容:藏族螭鼓舞

传承人姓名:道吉才让

传承人简介:道吉才让,1962年出生,男,藏族,青海循化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藏族螭鼓舞是流传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藏族聚居区的大型民间祭祀仪式舞蹈,于每年农历六月举行,祈求神灵禳灾驱邪,保佑村民五谷丰登。“螭”是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表演螭鼓舞就是对水龙的祭祀。经过世代流传演变,螭鼓舞形成程式化的多段(套)体例,结构严谨,动作整齐划一。表演时,多名男子组成舞队,舞者头戴五峰吉祥帽,身披金色棱形披肩,左手执鼓,右手拿鞭,边击鼓边舞蹈,鼓声铿锵有力,舞姿豪放刚健。道吉才让自幼耳濡目染接触螭鼓舞,16岁学习并参与表演,19岁成为舞队领舞,从艺40余年,为螭鼓舞的传承倾注了大量心血。螭鼓用山羊皮制作而成,每逢立夏时节,道吉才让亲自完成揉皮子、晾晒、绷鼓、画图、上色等每一道工序,并将螭鼓制作技艺和螭鼓舞表演技巧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

【丽图艺苑】第47期:传统戏剧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影片展映

放映内容:京剧

传承人姓名:朱绍玉

传承人简介:朱绍玉,1946年出生,男,汉族,北京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清代乾隆时期,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朱绍玉13岁考入青海省京剧团,后调入福建京剧院,1996年调入北京京剧院。从艺60多年来,朱绍玉创作戏曲音乐作品210余部,代表作品有大型新编京剧《赤壁》,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京藏剧《文成公主》《格萨尔王》等,作品获得文华音乐创作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出版有《朱绍玉京剧音乐作品集》。

放映内容:皮影戏(昌黎皮影戏)

传承人姓名:张向东

传承人简介:张向东,1947年出生,男,汉族,河北抚宁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皮影戏是一种以灯光照射和人物剪影表演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的民间戏剧,昌黎皮影戏主要流传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及邻近地区。昌黎皮影戏以昌黎民歌为素材,唱腔丰富多彩,乐器以四胡为主,伴以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传统剧目有《乾坤带》《秦香莲》《邵玉兰》等。张向东13岁考入唐山市皮影剧院,跟随演唱名家厉景阳、皮影操杆大师齐永衡学艺。作为“拿影”(操杆手)演员,他15岁便被称为“小箭杆王”。张向东在表演上坚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常为一句唱腔、一个动作反复斟酌。他收集了6000余件皮影作品,创作了《花木兰》《大闹天宫》《愚公移山》等20余部皮影戏剧目,整理了1000余本皮影影卷,并在保持皮影戏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对部分皮影影卷进行创新和改编。

放映内容:上党梆子

传承人姓名:吴国华

传承人简介:吴国华,1959出生,女,汉族,山西高平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上党梆子的传统剧目有700多个,伴奏乐器主要为巨琴、二把、呼胡“三大件”,角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吴国华出生于艺术世家,唱、念、做、打深得父辈真传。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她扮演了众多戏曲人物形象,扮相端庄大方,唱腔清脆俏丽,较高代表角色有《寄刀》中的林黑娘、《三关排宴》中的萧银宗等,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多个奖项。



Copyright © 2010-2024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