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丽江市图书馆中秋节故事会圆满结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丽江市图书馆中秋节故事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0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1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丽江市图书馆结合中秋节民俗,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坚定公民文化自信。

2024年9月15日,上午10:00-11:30,丽江市图书馆第124期“丽图周末故事会”——“纳西中秋童谣”中秋节故事会在丽江市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分享纳西中秋过节传统习俗故事、现场传唱纳西童谣(中秋主题)、动手DIY中秋兔灯及分享中秋味道四个环节。50组家庭约150人通过小程序预约报名参与了活动,丽江市图书馆东巴书院特色分馆主理人和佳梅及“纳西族童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冬梅共同主讲活动。

故事会开始,和佳梅老师教家长和小朋友“中秋节”用纳西语说是“化美曾瓦尼”,然后为家长和小朋友介绍纳西族的中秋习俗,月饼纳西语称“班涛”,做月饼在纳西中秋习俗中必不可少,做月饼纳西语称“班涛到”,接着带来纳西族中秋神话传说和纳西族中秋来历故事,让他们了解中秋节在纳西族的历史。

现场传唱纳西童谣(中秋主题)环节,和冬梅老师先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纳西童谣是纳西族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教孩子们学语言、学常识、学交往、促思维、懂道理等的简单歌谣形式,并通过口耳相传流传了下来。和老师通过范唱、跟唱以及体态教学等方法进行了《今天是八月十五》《月亮麽》两首童谣的教学,并与家长和小朋友分享了这两首童谣的释义及童谣中的纳西中秋习俗,以及纳西人感恩自然的生态观。

动手DIY中秋兔灯环节,我馆为每个报名成功家庭准备了一份中秋兔灯材料包,共有5种造型各异的兔灯。通过和佳梅老师讲解拼装方法,家长与小朋友一起努力动手动脑,一个个中秋兔灯出现在小朋友手中。

最后,分享中秋味道环节,小朋友们与和佳梅老师一同分享和佳梅老师带来的自制奶渣味“班涛”,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现场家长与小朋友热烈讨论在图书馆度过的有意义的半日中秋假期,边回味学习到的纳西童谣和听到的中秋节与纳西族的故事,边欣赏自己制作的中秋兔灯。

(文:张洋 / 图:张洋 寸品超)



Copyright © 2010-2024 丽江市图书馆版权所有,滇ICP备14007231号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187号

联系我们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