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年4月24日 发布人:丽江市图书馆办公室
“天雨流芳”文化讲坛第58讲圆满结束!
4月12日上午10点至12点,丽江市图书馆“天雨流芳”文化讲坛座无虚席,一场聚焦丽江文学发展的思想盛宴在这里热烈上演,活动还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更多文学爱好者得以远程参与其中。
此次讲座由丽江诗云书社的白春林先生担任主持,丽江市图书馆馆长范永贞致辞,对到场嘉宾与观众表示热烈欢迎,也为本次活动拉开了精彩序幕。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世界文学视野下的丽江文学写作”,主讲人杨福泉和邹洪锦经过深入探讨,认为丽江得天独厚的文化自然生态资源,与当前文学创作领域缺乏有影响力大作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将目光聚焦丽江文学的当下与未来。
作为纳西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杨福泉在讲座中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他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起与丽江相关的文学记忆:美国诗人庞德从纳西祭天仪式和《鲁般鲁饶》中获取灵感创作诗歌;顾彼得留居丽江期间写下《被遗忘的王国》;还有沈从文未完成的玉龙雪山小说等。此外,他还提及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影视、文学领域诸多与丽江相关的佳作,如纪录片《云之南》、电视剧《木府风云》,以及阿来、于坚笔下的丽江。杨福泉还分享了丽江本地作家鲁若迪基、和晓梅等人的作品,以丰富的实例强调,只有深入扎根地方文化,文学创作才能拥有深厚的土壤与蓬勃的生命力,他殷切期盼丽江这片享有世界三大遗产的宝地能诞生出真正的文学经典。
邹洪锦则从世界文学的宏观视角切入,为丽江文学创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他指出,本土文学创作必须打破局限,以世界视野为参照。他提出“走出去”“普遍性”“现代性”三大创作要点。“走出去”意味着创作者要突破地理与观念的束缚,像哈代、马尔克斯、福克纳、沈从文等作家一样,在经历与思考中重塑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普遍性”要求创作者在展现本土文化独特性的同时,挖掘如爱情等人性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母题;“现代性”则倡导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就像福克纳与马尔克斯在创作中大胆创新,以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展现社会与人性。
活动采用对谈、研讨、互动、沙龙相结合的形式,特意选在半圆形小厅举行,极大拉近了主讲人与观众的距离。观众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丽江旅游学院学生朗诵鲁若迪基的诗歌《泸沽湖》,为讲座增添了浓厚的文学氛围,最后,活动在白春林先生声情并茂的诗歌朗诵《小凉山很小》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为丽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人们对丽江文学的未来充满期待。
文:诗云书社 白春林 /图:和益兰
地址:
丽江市古城区中济路100号
电话:
0888-5153611(总服务台)
0888-5170611(办公室)
EMAIL:
ljstsg@163.com